幫助孩子們看到彼此的優點

期末的最後一堂,要換小禮物!

照例安排了點數大進補活動:優點大轟炸,
孩子們一個一個被點名站起來,
全班同學說出他們觀察到這位同學開學以來的進步和優點,
長的可愛漂亮帥的不算,牙齒整齊的也不算,
要靠自己努力的改變或令人欣賞的優點才算。



具體說出他人進步和優點的同學,每項加5分,
被講的同學,一項優點加一分。
為保障比較困難的孩子,同學沒發現而老師觀察到的進步,
老師講的一項可以加50分。

這學期帶的班級年紀比較小,
從學期中就開始幫助人臉辨識困難的、姓名對應困難的、
對他人較不敏感的孩子加強相關能力,
同時,不停地預告孩子們這個好玩的活動,
引導孩子們認識彼此,看到彼此的努力與進步。

這班很有趣,有幾個發展比較慢的孩子也想加分,
就發展出一套策略:
想一個相對通用的優點,每位同學站起來時他都講同一項,
像這樣的孩子,若對應得上事實,我至多給他三次機會,
接著就會請他再想想別的;

也有同學擅長批判,不管是敵是友,
只要有人說別人優點,一定設法反駁,
直指說話的人亂講、被說的同學並沒那麼好云云,
通常這樣的孩子在發現這麼做並沒有辦法幫助自己得分時,
就會自動停止這種行為…

整個學期,遊戲規則強調的是努力就可以得到點數,
有時候被加點數並不因為結果夠好,而是孩子夠努力。

桌上的禮物有非常少見的口袋風箏,也有受歡迎的鬼滅之刃和角落生物,
當然,也有比較普通的,
我並沒有刻意讓每樣禮物具備相似價值,反而讓它們有些落差,
因為點數是孩子們靠著自己的努力賺來的,
努力賺的孩子當然值得更多更好的選擇。

班上有非常快就能理解遊戲規則的小孩,
從一開始就努力找到每位同學的優點,
在這個活動中進補了大量點數,
比較弱勢的孩子相對被講到優點的機率很高,
因為這樣的孩子學期初與學期末的表現差異大,
同學們容易看得到。

例如本來容易大爆走的孩子學期末被同學發現爆走的頻率低了、比較能溝通了;
以前需要被拉到老師旁邊就近照顧的會自動自發了;
本來路見不平就動手打人的同學現在會多用口少動手…
都一一被同學點出來,
時常被罰被唸的孩子通常在這個時刻眼睛都發著光,
因為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和進步,
即使未臻完美也都會被看見。

讓我感觸良多的是個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小A,
這個孩子非常自我中心,
時常到處亂跑、堅持自己要做的,無視團體規則…
但這個班孩子們都很善良,都很樂意幫忙小A,
時常有孩子為了帶他回教室而放下自己的任務、犠牲自己的時間,
孩子們自發性的團體遊戲像是鬼抓人、老鷹抓小雞、躲避球….
只要小A願意參與,大家都會和他一起玩,
我唯一要求就是:既然大家要一起玩,那就要大家都開開心心,
如果有人不開心了,我們就要停下來討論商量。

在優點大轟炸前,小A生氣了,他說班上的小B離他太近用球打他,
我一問之下得知他們正在玩的遊戲叫作躲避球。
可是現在有人不開心了,所以大家便聚集在一起討論接下來要怎麼辦。

小孩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剛才發生的事,
因為是躲避球,所以大家覺得被球打到一定會發生的事,
小B小C和小D都說小A說的沒有錯,
小A也有用球打他們,
只是他們覺得這就是遊戲,並未因此生氣,
不過如果玩球會有人不開心,
那換玩鬼抓人或老鷹抓小雞好了!
小孩們自發性地進行表決,
但小A跑回教室,說他生氣不玩了!

上課鐘響,小A看到講桌上的小禮物,說他待會要換口袋風箏,
我提醒小A待會要努力講同學的優點進補點數,才有機會先選禮物,
活動進行時我也一直Q小A,提醒他講出同學的優點就可以加5分,
同學們理解他的困難,對於老師的特別照顧並沒有不滿,
但小A想起剛才遊戲時的不快,每個同學站起來時他都姆指朝下比,
什麼好話都不肯說,自然,他的分數就一直沒起色,
只能最後一個上台選禮物,
他看起來有些失望,一直跟我說他不開心,
因為沒能選到心目中的好禮物….

我告訴同學們,告狀不需要特別學就會,
來找老師通常就是在講誰不好,講同學好的就少很多,
所以看別人的優點要特別練習才會熟練,
小A低著頭自顧自地畫著畫,我不確定他聽懂,或是聽到了沒有…

其實小A具備基本的社交能力,
可以理解某種程度的團體規範,也會去找同學玩,
遊戲過程中除了肢體相對比較不俐落、反應相對比較慢之外,
並沒有太多的困難,要加入遊戲或邀請同學一起玩的自發行為都還算適切,
同學們很接納他,
然而當他遇到不開心的事,看待同學就只剩下缺點,
過去同學幫助他的都不算數,
即使提醒他,他也因為情緒或拉不下臉,堅持別人都是混蛋….

非黑即白是自閉症孩子的思考特質之一,
許多非自閉症的孩子也有類似的問題,
具備社交技巧的孩子,
若沒有這方面的認知引導,
其實很難發展出持久的友誼,然而我們的社交介入,
比較強調的還是技巧性的能力。

同儕在大人的經營與引導下,固然能在遊戲中接納他們,
卻不見得願意跟他們發展友誼,
畢竟,友誼勉強不來,而且是雙方的選擇,
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想跟誰發展友誼。

會讓孩子感到孤寂的原因,有時候是那種
「別人都不對、別人都對不起我、我才是受害者」的心態與認知,
要扭轉這樣的認知習慣,還需要更多密集的介入,
並不是普通課後班能做好做滿的訓練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